本校依循教學品保的系統運作,依培育目標規劃課程,並以學生為主體提供多元教學,輔以各式扶助措施,使學生安心學習確保學習品質及成效。
基於技職教育務實致用理念及本校以服務導向為主的系所專業屬性,本校前期校務發展以「創新服務」為核心理念、「立型人才」為培育目標,106學年度起,新一期的校務發展以「學習創新」為目標,並以「打造樂活教學與學習特色」與「培育專業複合型人才」為發展主軸,將原定「立型人才」的雙專長提升為多專長之「專業複合型人才」為培育目標,訂定「國際力」、「資訊力」、「學習力」三項為校級核心能力,透過商學院、設計學院、資訊與流通學院、語言學院和中護健康學院等五院建構的各院特色與跨領域特色學程,培養出具備六大素養、三項基礎能力及專業複合型之關鍵能力人才。
本校依培育目標開設符合時代及社會需求之課程,提供學生學習,為促進教師妥善規劃課程內容,並增進學生對課程之瞭解,本校落實教師上網登錄課程介紹及教學進度,並向學生解釋授課內容與成績評定方法,進行課程雙向溝通,讓學生了解學習目的並進行紮實之訓練。為建立符合本位課程之課程說明與教學大綱,本校教務資訊系統揭露當年度「課表查詢系統」、歷年「開課資料查詢系統」,規範課程說明與教學大綱之格式內容與上網輸入事項,以提供課程簡介、特色與進度資訊作為學生學習之參考。
在教師教學品質的管控,併入各系課程之診斷式教學(輔導及補救教學)、並設置教學助理協助任課老師協助教學活動之進行與課後輔導與協助、持續辦理業師協同教學,使課程理論與產業現況結合,每門課都有產出共編教材,不但讓學生更能掌握市場脈動,以提升學生之就業力,也讓本校教師能夠接收產業新知,持續更新課程教材。
社會弱勢學生學習資源相對不足,經常為生活或經濟影響學習,本校對於弱勢學生,除了提供上述課業上的輔導,並設有各項經濟的扶助與獎勵措施,以幫助其完成學業。
為收集瞭解教師在教學現場執行的情形,作為教學改進之參考,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即為教學評量。每學期每位學生在進行下學年(期)預選課前,須先上網完成當學期修課的教學評量,利用問卷的填答進行意見回饋。每位教師可自系統得知該科之評量分數(含同一系其他教師的評量分數)與全校評量分數平均值(含學生建議事項),作為教學改進之參考。依據本校教師教學評量實施辦法規定,每位老師之教學評量分數統計,所有科目之總平均分數低於3分者,應撰寫教學報告並上傳至「教師管理系統」,各系科則需與老師進行面談,以瞭解教學狀況並上傳面談紀錄至「系科管理系統」,必要時予以輔導以改善教學狀況。
精進教學工具對教學品保是相當重要的關鍵:本校建置有「遠距教學系統」及「網路教學系統」之強化教學平台,藉由建立自我學習及輔助教學環境,可加強師生課堂外的互動,並整合教學與課程之資訊系統,以全面提升教學品質。
創新思維與跨領域整合是未來產業發展的競爭優勢,本校各學院依產業發展趨勢、學校的區域特性、師資及配合政府政方針,訂定各時期的發展特色,而系科則配合學院發展與重點特色聚焦專業發展,並加強橫向合作及垂直整合,激發更多創新的構想與服務,在實務上亦可提供產業完整的解決方案。
校外實習的課程讓學生提早接觸實業界的工作環境,ㄧ方面讓學生有機會檢視自己的工作性向,另一方面也提供學生未來就業的選擇機會。